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国际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信息

蓝光LED获诺贝尔奖背后的隐忧!

发布时间:2014-11-03 浏览:2290次 发布:中国照明灯具网
蓝光LED获诺贝尔奖背后的隐忧!

    10月7日,日本(日籍或日裔)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蓝光LED”的研究,荣获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至此,共有22名日本人(包括两名日裔美国人)载入诺贝尔奖的史册。日本以绝对优势成为亚洲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有统计称,自2000年以来,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多达14人,可谓“井喷”式出现。

  获奖者多为“日本制造”博士

  分析22名获奖者的学术背景可以发现,他们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除了两名文学奖和1名和平奖获得者,有10人获得物理学奖、7人获得化学奖、2人获得医学和生理学奖。多数获奖者都是由东京、京都、名古屋、东北、北海道等日本国立大学培养的博士。其中,获2002年物理奖的小柴昌俊同时拥有东京大学和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而2010年化学、1987年和2012年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奖者根岸英一、利根川进和山中伸弥曾在美国修读博士课程,但未取得博士学位。

  此外,有多位科学家的成果来自企业而非研究所和大学。比如,中村修二的主要成果就产生在其为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工作期间,而获得2002年化学奖的田中耕一只是岛津制作所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这或许可以得出结论:一是日本国立大学的教育水平较高;二是日本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诺贝尔奖能计划出来吗?

  此次三名日本科学家的获奖成果产生于至少20年前。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日本科学家获奖离不开几十年前的大环境。二战结束后,日本奉行“科技立国”政策,在科研领域大量注资。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日本用于科学技术的预算以年均10%至20%的速率急速增加。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的外设机构“日本学术振兴会”,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向科研机构和人员注入财政支持。其科研拨款预算被纳入日本政府5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1995年,日本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开发基础技术。2001年,日本出台《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对此,2001年取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表示“简直可笑”,日本舆论也对这样“设定数值目标”的做法有意见。但面对各种批评,日本政府仍坚持这一目标,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设立了“研究联络中心”,其职能是做游说工作,包括向诺奖得主以及诺贝尔基金会人员提供一切费用全包的赴日旅行。英国《卫报》评论称,在宁静的学术界,日本的这种“直率”史无前例,也让斯堪的纳维亚人愤怒。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学者卢昊分析,对于日本而言,诺奖荣誉不仅代表学术认可,更可以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因此政府希望推动更多的精英研究者和文化人“中奖”,以抬升日本的国际形象。

  鼓掌声中有隐忧

  不过,大师究竟是“培养”出来的还是“放养”出来的,一直是争议话题,日本经验似乎也很难得出一个绝对的结论。在获奖成果中,既有受市场实用化需要推动产生的技术,也有研究员“坐冷板凳”多年修成的基础研究理论。但很多获奖者的个人经历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在继承了日本民族特有的“专心执著”之外,还有一股挑战常识、“一意孤行”的勇气。

  然而,在一片祝贺声中,也不乏对日本科研体制的批评。中村修二就在获奖记者会上批评“日本(学术研究领域)没有自由”,说他离开日本去美国就是因为觉得母国的创新环境令人窒息。《日本时报》称,直到今天,日本企业仍不情愿在研发上承担更多风险或补偿员工的知识产权,导致产生下一个伟大发明的动力不足。《朝日新闻》也称,此次获奖3人研究成果产生于上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但从2000年开始,日本科研经费投入无明显增长。

责任编辑:YL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免责声明:中国照明灯具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中国照明灯具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