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技术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专题

浅析LED驱动IC的市场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4-09-30 浏览:2235次 发布:中国照明灯具网

    LED 驱动IC目前市场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主要得益于目前LED照明大产业的迅速增长,从而造就了好多国内小IC design house, 期望从这个大产业中分到一杯羹。

  国内小IC Design House,目前以区域来分,江浙一带(或说长三角)为最多(至少有20家),我所知道的就有10多家;华南珠三角区域目前相对滞后,但非常贴近市场前端;当然长三角地区的LED照明灯具厂家也占据了整个中国LED照明灯具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厦门除外);珠三角区域的LED照明灯具厂家占据整个中国生产量的约三分之一;是国内最大的一个生产区域。但是,LED驱动IC Design House就少的可伶,特别是前2年。就以深圳地区来讲,数来数去不到5家(20人以上的);说到LED 驱动芯片的发展历程,其实早起都是使用传统的开关电源PWM IC,60W以上的都是使用单极PFC,加次边恒压恒流IC,如ST的 L6561/6562A/C等。

  目前LED驱动电源有三大类:

  1. RCC (Resistor-Capacitor Coupled)阻容耦合:大约5W以下的超低端球泡产品

  2. Linear Driving IC 线性驱动IC方案

  a). Constant Current Diode

  b). 线性非PFC IC

  c). 线性 High PFC IC

 

  目前以上线性IC几乎没有卖开市场,小部分低端的球泡灯还在使用。T8-T5几乎没有用了。

  具体什么原因,大家都明白吧,我就不多说了!

  3. 开关电源型IC方案

  a). Isolated (PF or not)

  a)). PSR with PFC <80W

  b)). SSR with PFC <150W

  b). Non-isolated (PF or not)

  less than 40W.

  隔离的方案有PSR及SSR。PSR方案也是沿用早前的充电器方案,只是把CV模块移除了,芯片面积小了;只保留恒流功能。 PSR 结构对于搞电源的新手来说,很容易上手;不用担心环路稳定性问题(完全不用调试环路)。

  后来,某家LED驱动芯片Design House 参考了PI的TNY系列产品(充电器方案)双绕组方案,采用Cascaded MOS 架构,省掉了辅助绕组及VCC外围整流元件。早期,PI 的双绕组只能用到CV要求不高的5W以下适配器或充电器上;由于CV精度很差,所以没有普遍用开来。某家LED驱动芯片Design House 凭借这一个架构创新引领了小功率双绕组LED驱动电源方案的主流。

  但那架构已经是处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状态;双绕组PSR,元件少,成本低,从2012年到现在,一直充斥着在3-7W的隔离驱动市场,3-5W隔离驱动市场已经很烂了;已经进入结束收尾期。但有一二家已经朝着做12W、18W甚至40几瓦的双绕组隔离PSR 的方向发展,已经突破了前面提到的那家IC Design House认为的Casecaded MOS 架构的功率极限(当然,这也跟MOS本身有关系,与IC 设计也有关系)。

  2012年初,双绕组隔离PSR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几个3-5W的金属外壳灯杯碰在一起老化会出现闪灯问题,这个问题是芯片设计公司在当时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包括现在步入后尘的IC Design House依然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通过外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恒流采样脚(内部Cascaded MOSFETS 的中点)接一个47-100PF到GND;但最好是用一个Y电容跨接在初次级的地之间,这样闪灯问题就可以解决。针对这个解决方案,相信有小部分LED电源设计工程师不是很清楚这问题的根源。但大部分工程师应该还是知道的。

  由于成本的原因,增加100PF或Y电容不是最终解决办法。。。;只能从芯片设计上来解决。这就是双绕组方案的弊端,即共模抗干扰能力差;从芯片设计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即芯片之间批量时恒流的一致性差的问题;工程师以为某家没有闪灯,不用加电容;某某家还是要加电容,等等。。。但他们不知道会引起恒流精度问题;也不会去记录不同批次生产的电流一致性问题。试100、200片测试OK。如果是欧美客户,试产时都会有CPK分析,同时生产时都会有自动记录测试参数数据。

  双绕组PSR隔离方案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空载电压高,不利于生产(生产时如空载启机,如果3-5W没有吸收电路的话,就要考虑MOS管的耐压是否在空载时有足够余量,否则容易把MOS击穿;所以生产时最好是带满载启机)输出电容耐压要高些,特别是7-12W。

  目前双绕组PSR隔离方案有BP,SiLan, FMD,OB, ChipLink, LIS; BP自从出了3122、9011、9022,等3-7W的方案IC外,就再也没有推出大瓦数12W、15W、18W等方案。因为他们有3125、3126来做大瓦数。

  提到线性驱动IC,前年(2012年)设计行业内比较火,几乎有点规模的LED 驱动IC Design Houses 都在设计,一下子涌现出好多品牌线性驱动。(其实最开始线性驱动都是国外品牌,美国,韩国等)。可是到了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感受到市场反馈的不妙(具体什么不妙,我想行业人士都知道,包括销售,工程师等),开始减慢设计脚步或干脆停止该产品线的研发投入。就在去年下半年的9月份,有另外一家Design House 新出的产品低调参展。当时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大家一致默默认为,该家将是LED线性驱动产品做得最成功的,将可能会引领中国球泡及T8、T5灯管市场并可能会发展成全球LED照明驱动行业的主流。大家猜,此家Design House 会是谁?

  刚才说到过,双绕组PSR隔离方案的一些弊端;现在顺带提下它的优势。一是,成本低些(对于3-5W的,也省了PCB空间);二是,启动延时时间很短(小于200mS)。最近这2年非隔离方案市场拼杀的太厉害了,如非隔离18W的非认证方案,价格从最初的8元-->5元-->3元-->2元;这样一个降价趋势;让新出来的线性驱动IC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非隔离方案相比于隔离方案的优点有,一是(高电压,小电流输出)高效率;二是元件少,成本低,驱动器的体积小。缺点是,输出灯负载因非隔离而易触电。目前非隔离方案在国内市场份额占7成,且大部分是不带PFC。

  非隔离方案的品牌有,BP,MT(美芯晟),SiLan(士兰), QX(泉芯), FMD(辉芒微), SiRise(矽瑞微) 等等。。。。。。

  目前LED调光,所谓的主流趋势还是要看细分区域市场来定。

  北美LED调光市场几乎是Triac Dimming,PWM调光驱动都是给一些智能化灯具提供调光接口,如红外遥控,雷达感应,WiFi 控制等,几乎国内外市场都会用到。分段调光大部分适合亚洲区域,如大陆市场,东南亚市场等。但不适用于北美市场,欧洲部分国家有开始在用分段调光。调色温将会在未来的家居照明,如吸顶灯,水晶灯等成为一种主流。主要分 分段可调和连续可调2种。

  a. 分段调色温电路相对简单,采用隔离或非隔离恒流,另加MCU控制,价格相对低些,

  b. 连续可调几乎是带遥控或WiFi 或蓝牙控制的智能化控制。

  未来的调光调色温整灯方案主要分 商用及家居用。

  商用是以酒店、宾馆、KTV娱乐场所等家居以每个家庭(套房)为单位,做成一个家庭照明调节系统。

  目前Philips在智能照明这块已经走在前面。
 

责任编辑:hope    来源: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免责声明:中国照明灯具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中国照明灯具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