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市场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信息

“尊师重道”——同济大学郝洛西教授 用独特思维诠释LED照明

发布时间:2014-09-17 浏览:2609次 发布:中国照明灯具网

       言传身教勇创新 不拘一格育人才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包含了城市规划系、建筑系、景观学系,是目前国内最齐全的工程设计院校之一,形成了学科群整体发展的优势,每年都为国家培养一批杰出的建设人才。其中建筑系的郝洛西教授,其职业、敬业、专业的身影总是和学生们相伴。

  郝洛西教授,是一位充分将照明设计理念及方法在其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教育工作者。她坚持将教学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在她带领下,与同济各届学生团队共同完成的照明设计作品、研究课题已是硕果累累。这其中,既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景区夜景照明规划,也有大气磅礴的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更有亲力亲为前往南极完成的“极地站区半导体照明应用及光健康”项目研究,无不呈现出一位学者、师者、实践者孜孜耕耘、创新进取过程中的可贵精神与可喜收获。在这三种角色的转换中,郝教授倾注最多心血、也最引以为豪的乃是作为一名传道授业的师者所付出的努力及令人欣慰的成绩,其最能展现郝教授的职业价值观:这既是一份最朴实、最基本的职业,又是一份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的职业。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建设中国未来之栋梁,成为最令郝教授欣慰的事情。这一切,只有走近,才能了解。

  角色转换 相辅相成的延续

  郝教授时常会被人误以为她和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做照明设计项目,其实不然。尽管在一些重大工程中,她的团队的设计成果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但是“为人师”才是她最为重要的事业。在专业教育、学术科研、工程实践上,多年来郝教授一直秉承自己的原则:做科研就要有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做教育就要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从事工程实践就要有设计师的水准——将技术到艺术的结合完美地用光来呈现。

  尽管教学工作占据了郝教授的很多时间,但她依然还是抽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和设计中,并且也收货颇丰。在郝教授进行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过程中,她的团队一样都会参与其中,与她一起在三种不同角色中拼搏、奋斗。在她看来,三个角色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好的教学给予学生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架构,专注的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完善的知识体系、独立的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在实践中大展身手。

  在照明设计领域,教师带领的设计团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有着专业照明设计团体无法媲美的优势。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目的价值取向,能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去;同时作为学术领航者,又能将很多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率先运用到实践中,两相促进,终成佳绩。

  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方法

  郝教授主讲的建筑光环境课程是一门面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格学院开放的专业课,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启发与引导同学们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能把光作为设计语汇,让光的魅力在建筑、城市设计过程中显现。

郝教授的教学活动,贯穿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直到博士研究生的各个阶段和领域环节。她力图通过每次亲历亲为的教学过程,达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照明、懂得照明、尊重照明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郝教授坚持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同济大学,郝教授开授了几门关于照明的基础知识课程为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其对光与空间、光与建筑、光与材料、光与环境、光与情感的关系的认知。然后通过光环境的艺术装置设计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触摸光、了解光、创造光。郝教授认为,只有和照明有了最为亲密的接触和互动,学生们在以后的方案设计时才会有意识地将光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进行创造性地思考和发挥。

  在教学组织上,郝教授构建了一个多层次、渐进提升的教学体系:

  (1)本科生:主要开设了两门功课:一门是针对大二学生的“建筑光环境”;另一门是针对大三学生的“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希望通过这两门课程能够培养起学生对于光的基本了解和照明设计的基础素养。

  (2)硕士生:主要以照明设计为主要内容,让他们的学习步入专业化的照明研究及设计阶段,培养方向是“视觉环境与光艺术”。

  (3)博士生:招生方向是“建筑与城市光环境”,着眼于一些具有深度、针对性强的新课题、新领域进行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专注科研 用光改善健康

  2012年11月30日,郝洛西教授前往南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研究工作,内容为国家863课题:“LED非视觉照明技术研究——极地站区半导体照明及光健康实验研究”。对于郝教授老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研究经历,三个月南极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汇聚成册,出版了文学纪实类札记——《南极记忆》。这本书中,郝教授不仅详细地记录了在南极不一般的生活,同时也展示了她进行极地研究工作的进程与成果。极地研究的圆满成功,为郝教授的科研生涯镌刻上了浓重多彩的一笔。

  郝教授在书中回忆到,不到南极就很难想象那里一切,那里一切都是新鲜的。但同时严酷的生存环境加之紊乱的生物钟,让人身体非常疲惫。在极地,没有嘈杂的人群,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拥堵的交通,也没有高楼林立,只有黑白颠倒的极昼极夜,以及超强紫外线及暴风冰雪的肆虐。在这种情况下,科考队员心理都比较敏感,容易出现焦虑,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如何通过照明来改变极地人群心理状态,是郝教授研究的重点。她通过实地考察,充分了解、检验了通过实施人工光环境的干预的可行性及意义,并设计了适合极地站区的自然采光和人工光环境来改善他们的健康。

三个月期间,郝教授每天坚持采样、登记、观察、访谈、记录,确保科研过程的完整和严谨。在极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她都要仔细推敲,如布置实验房间、对参与实验科考队员的选择与管理(需提前禁食咖啡、安眠药、规律作息等)。为了观察实验科考队员的睡眠状态,郝教授为每人制作了《睡眠日记》,并进行编号。同时,还给每个参与实验的队员配备了体动仪,用来记录他们每天在野外、室内时的身体变化情况,并要定时提取每个人的唾液和尿液。

  郝教授除了做光与人的情绪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外,还不辞辛苦的全面调研了长城站所有建筑的室内照明情况,将长城站生活栋的全部房间原有的光源换成LED光源,并留下了两套她们自主研发的LED台灯,希望能够给越冬队员在漫长的冬季、极夜里带来心灵上的温暖。郝教授亲自参与了29次队南极大学长城站分校的成立,利用宝贵的间隙时间拜访了韩国、智利、俄罗斯等国的科考站,深入了解其科考历史。在那三个月期间,郝教授与科考队员一起度过的自己的生日、圣诞、元旦、春节以及一起与时任副总理李克强连线的特殊时刻,都让她倍感欣喜与难忘。

  南极的科研工作带给郝教授及她的团队更高的学术境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挑战和考验。

  关注设计 用独特思维诠释照明

  在照明设计中,经常会有人问灯光对建筑的表现力究竟是什么?室内和室外哪一个更加重要?什么样的照明设计才算是完美?郝教授认为国内市场对于户外照明(建筑外观、景观灯)比较热衷和重视。不可否认,灯光进行城市美化是一个非常重要、有力的途径,可以提升环境品质、增添城市魅力。但是室内照明一样需要得到重视和提升,因为人在室内光环境中停留的时间相对更多,所以光对人居的影响程度更大。未来,室内的空间环境必定会被社会所重视,把光健康带回家,把办公室光环境打造的更好,更好地利用自然光将成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和要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对室内照明的关注,培养更多的室内照明设计师。

  “面对各种各样的设计,我更欣赏以能耗少、经济性好为前提的照明设及整个设计界对照明的关注和重视。但要想征服市场,不仅要有创意,还要具有专业的设计水准和解决方案。

  在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照明设计师应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合理的、专业的设计,不能一味的做花哨的东西,给业主造成造价的升高,导致可能会产生的高能耗和视觉污染。照明设计的价值,并不是看有多少灯,而是看能够带给人多少精神上感动和美的享受;看能否与建筑功能和传递给民众的精神相吻合。如计方案!”尽管目前照明工程实践项目都比较高大上,反应了照明市场比较红火的现状果只是照明设备的堆砌,则只能停留在形式表象的层面上,很难真正打动人。

  谈及未来照明的发展方向,郝教授表示,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命,比如3D打印技术、材料科学、网络通信等,会带给照明设计以及其他设计学科相应的改变和进步。未来的设计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照明,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必然受到周边技术进步的推动相互促进式的成长。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灯具定制不需要像以前一样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实现,所有个性化的设计的技术成本都将降低,为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责任编辑:ZY   来源:照明人

  免责声明:中国照明灯具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中国照明灯具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