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市场将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在这过程中孕育着巨大商机。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和推动者,民营企业尤其是“小、精、美”的草根民企大有可为。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提供了中国60%的工业总产值,75%的就业岗位,他们正是驱动中国这艘巨轮不断向前的动力所在。
媒体聚光灯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光采尽显无疑,然而其背后辛酸与冷暖只有当事人自知。如今很多企业和营销人员开口闭口就是战略,好像战略是企业成长的全部,其实战略总是在磕磕碰碰的实践与成长中逐渐显现出来。一个正确的战略对企业发展无疑重要,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很多中国企业成长之初毫无战略可言,活下去才是关键,其成功是必然,也是偶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成功。
创业之初,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领导者的英明战略,而是先扎根于一个高速发展并且竞争相对薄弱的行业,并完成原始积累。基于中国市场的庞大与复杂多变,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而言,认清时势,坚守本分,赚取第一桶金,从而为未来发展打好地基才是关键。这种把握时势与顺势而为,更多依靠的是创业者对市场机会那种不自觉的洞察和反映能力,就像蛮荒时代野生动物的那股敏锐洞察力与顽强生命力一样。
反观灯饰照明行业,由于区域市场复杂、产品种类繁多、进入门槛较低等因素,使得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其行业集中度都较低,排名前三的企业其产值加起来也很难超过行业20%,这也成为广大中小民营灯企滋生成长的乐土。
在过去,很多灯企抓住改革开放之机,借势中国基础建设“黄金十年”顺利完成原始积累;而如今,不少中小型灯企把握信息时代商机,抓住电商迅速崛起。然而,这些从市场中厮杀出来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在这个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5年的国度里,他们无疑是危机感最沉重的一帮人,即使用“与死神赛跑”来比喻他们也不为过。
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们常常是被贴上“打鸡血”、“大师崇拜”、“无知暴发户”等不光鲜的标签。沉重的危机感与竞争的浮躁促使他们容易被各种所谓的速成班、成功学所吸引,希望通过上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培训课来学得一招半式,从而能让企业来个“大跃进”。
事实上,这种不顾成本的培训热,并不是老板们的愚蠢,而是因为他们大多没有任何靠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时刻有被吞没的危险,他们面临许多生死攸关的问题,自己无法解答,身边的人也无法解答,必须向外寻求帮助,而投身培训学习,不失为一种快速便捷的方式,因而很多人热衷其中。
也许培训机构的“独门秘籍”确实一时有效,但解决不了深层次的根本问题。很多老板在“一招鲜,吃遍天”的培训课程中,玩“课”丧志,丧失了荒野创业的那股洞察力与生命力,从一个充满野性的企业家变为绵羊般只会花钱买课、唯“课”是从、极力配合的“听课狂”,令人感叹惋惜。
今年全国推行商事制度等改革,企业准入的门槛降低了,“紧箍咒”松了,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民营企业的春天刚刚开始,灯饰企业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应当王者归来:
首先是时间归来。很多灯企老板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耗费在培训学习上,而忽略企业运营。事实上企业不可能自动运转,如果有,那也只是自己的“自以为如此”而已。其次是角色归来。企业家应注重战略部署和规划,不要沉迷于员工应该去做的事情,把自己变成企业的“超级员工”,只会让自己的企业家的角色和员工的角色“同归于尽”,企业家变成“超级员工”,员工则变成了观众。第三是精神归来,民营企业家是当今社会最具创新力、拼搏精神的群体,往往也是企业的灵魂和领袖,塑造企业的魂和品牌的气质,带领员工冲锋陷阵,赢得市场才是你的价值体现。
“今年1至8月,新注册市场主体超过800万家;3月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新注册企业的同比增幅超过60%,被形容为“井喷式增长”,也就是说,一个‘大众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如是说。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投资乏力,出口疲软,亟待进入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新时期,李克强总理这番讲话意义深远。
中国的未来不在国企央企,而在于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崛起与成长。在这“大众创业”的新民企时代,灯饰企业家能否回归本位,实现王者归来,这无疑是关乎中国灯饰照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
责任编辑:ZY 来源:古镇灯饰报